國文、17.常考孔孟思想

 17.常考孔孟思想

*以難以字面推斷的文言文為主,知道就知道的常考古文


論語:

德之不脩,學之不講,聞義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憂也。

        對品德不進行培養,對學問不進行鑽研,聽到好人好事不能跟著做,
        有了錯誤不能及時改正,這就是我所擔憂的。

子絕四: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

        孔子杜絕四種弊病:不臆斷事情,不主觀肯定,不固執己見,不自私唯我。

益者三友,損者三友: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,益矣;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損矣。

        結交正直的朋友、信實的朋友、多見聞的朋友,可以得益。
        結交諂媚逢迎的朋友,表面柔順而背後誹謗的朋友,花言巧語的朋友,會受害。

子曰:「君子之於天下也,無適也,無莫也,義之與比。」

        君子對於天下事,不刻意強求,不無故反對,一切按道義行事。

有鄙夫問於我,空空如也,我叩其兩端而竭焉。

        有平民態度誠懇來詢問,我反問他所疑的事情始終本末,盡我所知地告訴他。

克己復禮為仁。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。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

        克勝自己的私欲,使每一件事都能歸順於禮,就是行仁之道。如有一天能克己復禮,
        天下的人會讚揚你的仁德。修養仁德只憑自己,和別人有什麼關係呢?

父母唯其疾之憂

        做父母的一心為兒女的疾病擔憂。(兒女需健康)

色難。有事,弟子服其勞。有酒食,先生饌。曾是以為孝乎?

        對父母和顏悅色才難能可貴。 如果只幫服勞務;飲食先讓長輩享用,這樣算是孝嗎?

群居終日,言不及義,好行小慧,難矣哉!

        一群人整天聚集在一起,聊不正經事,喜歡賣弄小聰明,很難走上人生的正道。

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,察其所安,人焉廋哉!人焉廋哉!

        觀察人的行為,看清他做事的原由,再看他做事是否心安,這個人本性怎能隱藏呢?

不教而殺謂之虐,不戒視成謂之暴,慢令致期謂之賊

        不先教育犯法重判是虐待,不先要求立刻要成功是暴戾,隨意下令又不通融是殘害。

上好禮,則民莫敢不敬;上好義,則民莫敢不服;上好信,則民莫敢不用情。

        官員愛好禮法,人民就不敢不敬重; 官員愛好義理,人民就不敢不服從; 
        官員愛好誠信,人民就不敢不用實情對待。

不得中行而與之,必也狂狷乎!狂者進取,狷者有所不為也。

        找不到中庸的人交友,退而求其次與狂妄或拘謹的人交友。
        狂者有進取心,而狷者不會做違心的事。

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

        君子一視同仁,不偏私結黨;小人卻是偏私結黨,不一視同仁。

        *視上下文意,其他古文的君子與小人可能是官員與平民


孟子:

故曰,『求則得之,捨則失之。』或相倍蓰而無算者,不能盡其才者也。

        "探求就可以獲得,放棄就是失去。"
        人與人間的善姓相差一倍、五倍乃至無數倍,就是沒充分發揮天生善性。

養心莫善於寡欲。其為人也寡欲,雖有不存焉者寡矣;其為人也多欲,雖有存焉者寡矣。

        修養心性沒有比寡欲更好了。做人少嗜欲,雖然也有失去本心的時候,那也很少的;
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做人如果多嗜欲,雖然也有保存本心的時候,那也是也很少的。

先王有不忍人之心,斯有不忍人之政矣。以不忍人之心,行不忍人之政,治天下可運之掌上

        古代的君王有不忍見人受害的心,於是就有不忍見人受害的仁政。
        以不忍見人受害的心,施行不忍見人受害的仁政,治理天下,便如放在手上運轉

            (四善端:仁、義、禮、智

君子之所以教者五:有如時雨化之者;有成德者;有達財者;有答問者;有私淑艾者,
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   此五者,君子之所以教也。

        君子教人的方法有五種:有雨露滋潤萬物的潛移默化;有順著德行培養;
        有通達才能加以引導;有解答所問啟發;有私自掇取君子身教而修養自身的。
         這五種,就是君子所用以教人的方法阿

伯夷,聖之清者也;伊尹,聖之任者也;柳下惠,聖之和者也;孔子,聖之時者也。
             孔子之謂集大成

        伯夷是聖人中清高的人,伊尹是聖人中有責任感的人,
        柳下惠是聖人中隨和的人,孔子是聖人中重時勢的人。也是集大成的人

集大成也者,金聲而玉振之也。金聲也者,始條理也;玉振之也者,終條理也。
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始條理者,智之事也;終條理者,聖之事也。

        集大成(就像奏樂時)先由鐘奏出聲音,後用玉磬收束。鐘的聲音,是音樂的開始;
     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玉磬收束,是音樂的終結。開始奏出樂,靠智慧;為奏樂收尾, 靠聖德。

孟子:聞伯夷之風者,頑夫廉,懦夫有立志。
            
            聽說了伯夷風尚節操的,貪心的人變廉潔了,懦弱的人能立志了。

伊尹:治亦進,亂亦進......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,
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若己推而內之溝中。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。

               伊尹:賢者無論時局都要從政.... 天下民還有沒受到堯舜之道的恩澤的,
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就像是自己把他們推入了山溝。他自己把天下的重擔挑在肩上。

柳下惠...遺佚而不怨,阨窮而不憫。與鄉人處,由由然不忍去
                ....聞柳下惠之風者,鄙夫寬,薄夫敦。

                被君主遺棄而不怨恨,處境困窘而不自悲。同鄉人相處,自得其樂不忍離去。
                聽說了柳下惠風尚節操的人,心胸狹隘的人寬廣了,性格刻薄的人敦厚了。

可以速而速,可以久而久,可以處而處,可以仕而仕,孔子也。

                該離開就離開,該久留就久留,該閒居就閒居,該做官就做官,這就是孔子。


大學中庸

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

            大學宗旨在修明本有的品德,在於使人民棄舊圖新,在使人達到完善的境界

            *八條目:格物、致知、 誠意、正心、 修身、齊家  、治國、平天下。

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懼乎其所不聞。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,故君子慎其獨也

            君子在別人所見不到的地方保持自守謹慎;在別人聽不到的地方心存戒懼
            曲直對錯總彰顯在隱密的地方與微小事物上,所以君子獨處時總謹慎存養己德

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,之其所賤惡而辟焉,之其所畏敬而辟焉,
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之其所哀矜而辟焉,之其所敖惰而辟焉。

            人對親近者偏袒護短,人對厭惡者不予敬重或提攜,人對敬愛者奉承不諫諍,
            人對憐憫者同情不鼓勵上進,人對於輕視者就不同情照顧他,心就偏辟而不公正。

 君子有諸己,而后求諸人;無諸己,而后非諸人。所藏乎身不恕,而能喻諸人者,未之有也。

            君子自己有善行,而後要求別人有善行;自己無惡行,而後責備別人的惡行。
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自己身上存在不寬恕人的缺點而能夠教導別人寬恕人的人,是不會有的。

治人不治,反其智;禮人不答,反其敬

            治理百姓卻發現百姓不願受我治理,要反省治理是否符合智慧;
            我禮敬人卻不被以禮回應,要反省自己的禮是否合乎回敬

「伐柯伐柯,其則不遠」,執柯以伐柯,睨而視之,猶以為遠。故君子以人治人,改而止。

            "作新斧柄,用斧頭來砍伐木頭,以舊的斧柄做模樣,新斧柄也不至於差太遠。"
            拿舊斧柄做新斧柄,斜眼看著,還覺得新舊斧柄大小長短相差很遠。
            中庸之道的君子,以自性教化別人,直到對方改過遷善,止於至善為止

君子之道,辟如行遠,必自邇;辟如登高,必自卑

            君子行中庸之道,如同走遠路必定要從近處開始;就像登高山必定要從低處起步。

仁者,人也,親親為大。義者,宜也,尊賢為大。親親之殺,尊賢之等,禮之所由生也。

            仁就是愛人,親愛親族是最大的仁。義就是事事做得適宜,尊重賢人是最大的義。
            親近的親族有親疏差別"殺(ㄕㄞˋ)",賢者也分高下,這就是禮節
            
凡事豫則立,不豫則廢。言前定則不跲;事前定則不困;行前定則不疚;道前定則不窮。

            任何事情,事前有準備就可成功,沒準備就會失敗。說話前準備則不辭窮
            做事先準備則少困難;行動前先準備則不會悔恨;處事先有道理不致於行不通。



16. 題辭     ↼   17.常考孔孟思想   ⇀  18.古典常識-中醫經典 




張貼留言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