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學、 37.生物多樣性

  37.生物多樣性

族群分布:標記再捕捉法  

基因多樣性:同種生物不同特徵(顏色/四肢...

競爭: 一定距離均勻分布 (樹木同種競爭) ;共享:動物集中; 隨機:隨機分布

非密度依存=出生死亡率與密度無關    ;密度依存=密度增加,出生率降,死亡率升高

族群週期>  獵食者與獵物數量相關        


調查:穿越線調查法:植物或動作慢的動物

            標記重捕捉:魚或蝴蝶

*阿里效應:棲地零碎化,族群太小 >滅絕     *計算生態足跡=土地面積



族群成長:指數= J 型上升   S型=到達負荷量 趨緩:全球約80億人,指數趨緩

K -選擇:世代長 子代少 生長慢  =人類   ;r -選擇:世代短 子代多  生長快  =草

  *子代存活率:人類>水媳>牡蠣


密度依賴因子:指種內個體競爭食物,捕食動物、寄生蟲、病原微生物等天敵影響密度

     *惡劣氣候變遷為密度非依賴因子


種化:形成新物種

同域種化:植物雜交,創造新多倍體品種

異域種化:地理隔離形成新物種,加拉巴哥群島

            邊域種化:暫時隔離,小族群因瓶頸效應、基因漂變(隨機變異)~新物種

            臨域種化:突變到一半,兩邊最極端的族群已無法雜交


種間競爭:不同物種競爭 > 競爭排斥 > 弱方滅絕

生態棲位:物種利用各種資源的總和;基礎棲位=無競爭時;真實棲位=實際棲位

          (競爭後物種相互妥協  > 性狀置換 > 讓需求不同

貝氏擬態=裝有毒生物    慕氏擬態=不好吃的生物相互模仿    偽裝=長得像不能吃的


寄生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需宿主 ;     
絕對互利共生:其中一方無法獨立生存       *河豚與 Vibrio菌 互利共生(菌類多半)
兼性互利共生:可分開 
片利共生:        雙方不影響
促進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沒直接接觸,使其他物種獲益   ex植物改良土壤,全地區受益

        相剋:異種相剋: 植物根部釋放有毒物質干擾其他種植物生長

優勢物種:最高生物量    ;入侵物種>人類亂引入  ;
關鍵物種:生態角色重要   ex海星>處理貝類保藻

*關鍵獵食者> 捕食優勢物種 保多樣性    *中等程度干擾=增加多樣性

土:初級演替=先鋒植物將石頭>土  ;次級演替=農地荒廢/山火後 回復原樣

生物地理學>島小  離大陸遠 =種族豐度小  

 *群落=小區域多生物 ex一棵樹的蟲與鳥,海底鯨骨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6.生態學    ↼   37. 生物多樣性    ⇀ 38. 生態保育 



張貼留言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