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學、36.生態學

 36.生態學 

個體>物種>群落>生態>地景>全球    

        食物鏈:   植物➝草食➝掠食➝最高掠食...分解者

       生物因子:掠食>草食動物分布、競爭、共生、寄生 ;

       非生物因子:陽光.溫度.水.氧氣.鹽度.土壤

       地景生態學 >橫跨多物種 能量物質交換     *最大影響:雨量,溫度

生態地景尺度:
全球 > 大陸 > 區域 >當地族群  (當地族群最易受獵食者與分解者影響)

熱帶雨林:光合強、固碳、生產力大、生物多樣性大,樹冠層光合作用

沙漠:南北緯30度,溫差大,夜行性

稀樹草原:赤道副赤道草原,季節降雨 乾季8~9個月

夏旱灌叢:中緯度沿岸,冬季降雨     溫帶草原:冬冷-10度、夏熱30度

北方針葉林:裸子植物松杉,軟木     溫帶闊葉林:常降水,硬木,垂直分層,動物冬眠

苔原:北極/凍原,永凍層


水域:海洋鹽分3% (死海9%)   浮游區:浮游生物=生產者, *4-500m最缺氧層

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*珊瑚礁每平方公尺固炭量最高 >海草床 >沼澤        (海底水溫低,反而溶氧量增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珊瑚礁:刺絲胞珊瑚+藻共生      底棲帶:深海熱泉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潮間帶:海洋區生產力最高   *食物鏈:海星>貝類>海藻

    溪流:水流,岸邊為生產者     河口:富含營養,多生產者 (*非三角洲=只是沙子
    湖泊:貧養性:有氧氣養分較少  ;優養化:藻華,缺乏氧氣>魚類死亡
    濕地:高生產力,高分解力,淨化水質


    湖泊酸化;鎘Cd與汞Hg沉澱導致酸化; 酸雨使土中鋁離子、汞離子溶水,影響魚鰓
    珊瑚白化:高溫,共生藻類死亡/離開,剩珊瑚蟲


35.物種起源    ↼   36.生態學    ⇀ 37. 生物多樣性 




張貼留言

0 留言